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展览

编辑:品致   来源:互联网   2021-11-17 15:09:34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荣幸地邀请您欣赏美国标志性艺术家辛迪· 舍曼( Cindy Sherman)的创作全貌。本次展览精选的作品均来自路易威登基金会典藏, 并在基金会“ 墙外” 项目的构架内呈现。“ 墙外” 项目在东京、慕尼黑、威尼斯、北京、首尔和大阪的路易威登Espace文化艺术空间展开,项目秉承基金会的使命, 旨在邀请更广泛的国际公众参与基金会的活动。

  作为一名神秘偶像, 辛迪· 舍曼仿佛每创作出一副乔装肖像就会经历一次蜕变。她会将自己装扮成一位年轻的好莱坞电影明星( 《无题电影剧照》,1977-1980; 《屏幕后的投射》,1980) ,一位古典名作中的历史人物( 《历史肖像》,1989-1990) , 一个小丑( 《小丑》,2003-2004) , 或是一名男性( 《男人》, 2019-2020)。在面对镜头摆姿势时, 舍曼常常将目光转向观众, 邀请我们同她一起展开对其身份的探索。她的肖像照处于现实与奇幻的交叉地带,自由表达和梦境交织于她创作生涯的各个阶段,从早期拍摄美人, 到后来研究黑白的永恒性, 再到近期探索色彩的跃动。从一开始, 她就树立了一套至今不变的创作原则:她总是亲自掌镜, 向人们展示她兼任演员、服装设计师、模特、技术员、灯光工程师、特效协调员、道具人员、修图师和全能艺术家的惊人才能。

  《屏幕后的投影》,1981,路易威登基金会收藏

  舍曼深受电影摄像美学的影响, 这一主要灵感来源滋养着她独有的角色塑造。她丰富的创作永远在探索多重主题,包括曾令沃霍尔着迷的名人崇拜,还有时尚界人士特有的自我表现范式(《巴黎世家》,2007-2008)。同时, 通过探索易装癖、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认同, 她挑战了刻板的性别原型观念。除电影之外,艺术史、奇幻文学、跨性别文化和她自身的想象力都给了她诸多灵感,使她能够游刃有余地解构女性气质被赋予的各种固有面貌。

  在她最近的创作中( 比如《男性》系列),艺术家用自己滤镜下的 Instagram 自拍创作,并最终把它们做成了挂毯(《挂毯》, 2020) 。她在此种全新尝试中牺牲了自己原本的外表,来反抗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 理想形象” 所施加的“ 暴政” 。她的作品内含政治性的维度, 对个人和集体记忆发起质疑,又提供给观者关于性别流动的思考。她常常借由另类的幽默感将政治性引入画面, 暗中嘲弄自己看似严肃的外表,并不断模糊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界限。在舍曼巨大的人间喜剧中,没有什么是恒常不变的, 就像在杜尚的作品中一样, 观众的解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男人》,2019,路易威登基金会收藏

  自1970 年代职业生涯开启以来, 舍曼包罗万象的艺术创作就一直吸引着观众。其图像的象征深度、所涉主题的丰富性、她创作思路的奇崛以及她在制作过程中私密且自成体系的特点, 无不推动着她走向成功。无论在20世纪还是21世纪的语境下, 舍曼的摄影创作都是邀请观众参与互动的艺术典范。本次展览向她50多年的职业生涯致敬, 展品的选择跨度广泛, 从她的首个作品系列一直到此前未在中国展出的最新肖像照和挂毯系列。

  关于艺术家

  辛迪· 舍曼( Cindy Sherman)1954 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格伦里奇( 美国), 后生活工作于纽约( 美国)。1972 年, 她与著名艺术家谢莉· 莱文妮( Sherrie Levine)、理查德· 普林斯( Richard Prince)和路易丝· 劳勒( Louise Lawler) 一起在布法罗州立学院( 美国纽约) 学习摄影。 1977 年至 1980 年间, 她创作了自己的首个系列作品《无题电影剧照》,并在照片里扮演了黑色电影和 B 级片中的女性角色。

  从1980 年代开始,她陆续发表了几个系列创作,其中包括《杂志插页》( 1981),这12 张横向照片由《艺术论坛》委托创作,却又最终被该杂志拒刊。正是在这个时期,艺术家开始通过幽默和怪诞的手法来处理她个性中最为脆弱和难以把握的面向。《童话》( 1985) 中,她将自己装扮成一个怪物, 向镜头展示着假肢和人体模型; 《性照片》( 1992-1996) 里, 她对性的狰狞一面的探索揭示出超现实主义对她的影响。2000年代, 她开始使用数码技术处理肖像创作, 在《头像》( 2000-2002) 中模仿美国东西海岸奢靡名媛的千姿百态, 又在《社会肖像》( 2008) 中摆出成熟的上流社会女性的姿势。在近年创作的系列《飞莱波女郎》( 2016)中, 她探讨了1 920 年代的好莱坞明星的衰老过程。2 017年,她开始使用Instagram和各种面部特效应用程序, 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男性( 《男人》, 2019-2020) 。

  她的作品曾出现在多个国际展览中, 如1997年在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 美国) ; 2003 年在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 美国) 、伦敦蛇形画廊( 英国) 和苏格兰国立现代美术馆( 爱丁堡, 英国) ; 2006年在巴黎的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 法国) ; 2006-2007年在布雷根茨美术馆( 奥地利) 、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 弗雷登斯堡, 丹麦) 和柏林的马丁· 格罗皮乌斯博物馆( 德国) 。近年, 她的作品回顾展分别于2012年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美国) 和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美国) 、2016年在洛杉矶布洛德博物馆( 美国) 、2018年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中国) 、2019 年在伦敦国家肖像馆( 英国)和温哥华美术馆( 加拿大) 举办。

  关于路易威登基金会

  路易威登基金会致力于将当代艺术及艺术家带入大众视野, 并展示这些艺术家在20世纪的创作灵感之源。基金会馆藏以及所举办的展览旨在帮助更广阔的群体了解艺术。由建筑师弗兰克‧ 盖里( Frank Gehry)所设计的路易威登基金会建筑本身即表达了基金会的艺术主张, 同时也是21世纪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路易威登基金会自从2014年10月开幕以来, 已经吸引了来自法国及世界各地超过六百万人次访客到访参观。

  路易威登基金会致力在基金会本身以及与公共和私人机构的合作中推广国际艺术活动, 合作对象包括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和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现代艺术经典———史楚金个人收藏系列》)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现代:MoMA在巴黎》) , 以及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 《考陶尔德收藏: 印象派视界》) 等。基金会艺术部门亦规划了“ Hors-les-murs ”( 墙外)项目, 于东京、慕尼黑、威尼斯、北京、首尔和大阪的路易威登Espace文化艺术空间专门展出来自基金会馆藏的特别展览。这些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并通过特定的文化交流活动进行推广。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

  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号 国贸商城南区 西楼

  周一至周日上午11点至下午7 点

  公共节假日正常开放, 入场免费

  关于路易威登

  自1854年成立以来,路易威登不断追求匠心品质,将创意融入时尚,为世界带来别具一格的设计。创始人路易威登以一系列别致、优雅、实用的行李箱、手袋和配饰开创出真正的“旅行艺术”;时至今日,品牌依然忠于这一理念。此后,勇敢无畏的精神就一直贯穿路易威登的历史。在秉承传统的同时,路易威登也对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敞开大门,逐步涉足男士女士成衣、鞋履、配饰、腕表、珠宝和香水等领域。这些精雕细琢的产品见证了路易威登对精湛工艺的不懈追求。

声明:“品双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存在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核实后将立即予以删除!
adidas广告位
导读精选
D to the 全球鹅绒 “秘世花 我就蘸亨 皑皑白雪 喜来健年 炫出自我 悦耳铃声 Fortnum 立冬补冬 海丽客兰 一抹白江 立冬正式 寒冷深冬 德妃DERM 施华洛世 悄然入冬 全球先端 “芯”动 Hot Body 明星抗衰 李栋旭代 一起哈啤 全球医学 德妃“胜 23年德妃 2023年大 JZ玖姿20 IMM尹默2 干皮星人 创造无限 CALVINLU Tiffany 瑞士美度 浪琴表推 韩国护肤 第六届马 王俊凯身 海丽客兰 Henry出 俄罗斯珠 Art Road Gemfield 潮【裤】 江诗丹顿 Fabergé